实际利率的计算公式
1.存款实际利率:根据fisher方程,存款期间的实际利率为IR=InP其中p=这一时期的实际通货膨胀率。预期实际利率:预期实际投资回报为:IR=in-PE;In=名义利率,ir=实际利率,pe=期内预期通胀率。
3.实际贷款利率设定为I为当年存贷款名义利率,n为每年计息次数,实际贷款利率r(n)为r (n)=(1 I/n) n-1。当n趋于无穷大时,I为连续复利利率。如果到期连续复利I与实际利率r存款收益相同,则r应满足r=exp(i)-1。实际利率为:1名义利率=(1通胀率)(1实际利率)扩展数据:实际利率的公式为:1名义利率=(1实际利率)*(1通胀率),或者公式可以简化为名义利率-通胀率(可以用CPI增长率代替)。
实际利率的计算公式
1.存款实际利率:根据fisher方程,存款期间的实际利率为IR=InP其中p=这一时期的实际通货膨胀率。预期实际利率:预期实际投资回报为:IR=in-PE;In=名义利率,ir=实际利率,pe=期内预期通胀率。
3.实际贷款利率设定为I为当年存贷款名义利率,n为每年计息次数,实际贷款利率r(n)为r (n)=(1 I/n) n-1。当n趋于无穷大时,I为连续复利利率。如果到期连续复利I与实际利率r存款收益相同,则r应满足r=exp(i)-1。实际利率为:1名义利率=(1通胀率)(1实际利率)扩展数据:实际利率的公式为:1名义利率=(1实际利率)*(1通胀率),或者公式可以简化为名义利率-通胀率(可以用CPI增长率代替)。
银行存款、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的利率一般按名义利率支付,但在通胀环境下,储户或投资者收到的利息回报会受到通胀的侵蚀。
参考来源:百度百科-实际利率。
实际利率怎么计算?
正确的算法应该是:公式:1000=(1250 * 4.72%) * (P/A,R,5) 1250 * (P/S,R,5),然后可以用‘插入法’计算实际利率,其中(P/A,R,5)。5)从复利现值系数表可以发现, 59(1 R)(-1)59(1 R)(-2)59(1 R)(-3)59(1 R)(-4)(59 1250)(1 R)。
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如果将59 *(1 R)-359 *(1 R)-4(59 1250)*(1 R)-5或更多相加,则得到此公式:59 * (1 R)-1 59 * (1 R)-2 59 * (1 R)-3 55。
等式的左边和右边是第一年开始时的金额。
另一种思路,为了更好的理解实际利率,就是设置r。
等式的左右两边是第五年末的金额。
左边=1000 * (1 r) 5,即算出1000元,年利率r与本金的复利。
右侧为第一年年初未取得付款,第一年年末取得利息59元。到第五年末,复利要计算四次,即59 *(1r)4;第二年末所得的59元利息,到第五年末计算三次,即59 *(1r)3;第三年末获得利息59元,第五年末复利计算两次,即59 *(1 r)2;第四年末获得的利息59元,到第五年末计算一次,即59 *(1r)1;第五年末,利息59元为1250元,即591250元。
因此,1000 *(1r)5=59 1250 59 *(1r)1 59 *(1r)2 59 *(1r)3 59 *(1r)4。
将两边除以(1)r)^5得到这本书的公式。
实际利率的计算方法
实际利率法是用实际利率来摊销盈余和折价,但实际上盈余和折价的摊销金额是倒过来的。计算方法如下:1。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=初始债券账面价值*实际利率2。按面值计算的利息=面值*票面利率3。发行溢价时,当期溢价摊销额=按面值计算的利息-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4。在折价的情况下,当期折价的摊销额=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-按面值计算的利息注:初始债券的账面价值=溢价或-未摊销的折价。
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,应计利息会增加债券的账面价值,计算时要扣除。
实际利率法,又称“实际利率法”,是指将实际利率乘以初始债券的账面价值,计算出各期的利息费用,用实际利率计算出的利息费用与用票面利率计算出的应计利息之差,即为本期摊销的溢价或折价。
首先计算实际利率,(59 51 250)/(1 R) 5=1 000,得到R=9.09%。此时不要编制实际利率法的摊销表。
1.购买债券,分录如下:借款:200,2000年1月1日,持有至到期投资——,成本1250,借款:银行存款1000,持有至到期投资——,利息调整250;2.20 0年12月31日,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。此时“持有至到期投资”账面价值=1 250-250=1 000,分录如下:借:持有至到期投资——应计利息1 2504.72%=59持有至到期投资——利息调整后贷款余额=31。3.20 1年12月31日,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。此时“持有至到期投资——成本”借方余额=1250,“持有至到期投资——应计利息”借方余额=59,“持有至到期投资——利息调整”贷方余额=250-31.9=218.9。其账面价值=1 250 59-218.9=1 090.9。实际上,账面价值可以根据“持有至到期投资”的总账余额得出。借款:持有至到期投资——应计利息1 2504.72%=59持有至到期投资——利息调整后贷款差额=40.16贷款:投资收益1 090.9 9。
(责任编辑:严茜子)
原创文章,作者:达恩网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aenga.com/2844.html